【黨員談黨史】做好黨革命故事的聆聽者
上海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于1980年11月14日成立,是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的團體成員。研究會由新四軍與軍隊退下來的老同志,以及全市高校與有關部門從事黨史、軍史研究的專家學者和有志于新四軍歷史研究的其他人員組成。研究會長期致力于黨史軍史研究宣傳教育工作。2021年初,研究會40余位年逾百歲的新四軍老戰士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結合自身經歷講述了“只有共產黨,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深切感悟,匯報了離休后積極參加黨史宣傳教育工作的情況。2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上海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百歲老戰士們回信時強調“對中國共產黨人來說,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常讀常新。老戰士們結合他們自身革命經歷,向青年一代講述黨的故事、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可以引導廣大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信仰、勇敢斗爭。”
在近期黨史的學習中,新四軍“劉老莊連”事跡讓我深受感動。1943年春,盤踞在淮海地區的日本侵略軍,向我蘇北抗日根據地展開大規模“掃蕩”。3月17日,日偽軍1000余人,分兵11路合圍淮海區黨政領導機關。在嚴峻形勢下,上級決定以一個連的兵力,在劉老莊一線展開阻擊戰斗,遲滯敵人行動,掩護根據地黨政軍領導機關和駐地人民群眾安全轉移。這一光榮而艱巨的任務,交給了新四軍第三師七旅十九團四連。
在劉老莊的這場阻擊戰斗中,82名官兵頑強抗擊日軍1000余人的5次進攻,連續作戰12小時,82位勇士英勇無畏、浴血奮戰,斃敵170余人、傷敵200余人,最后全部壯烈犧牲。” 這82名烈士中只有17位留下姓名,仍有65位是無名英雄。
為繼承烈士遺志,新四軍第七旅旅部決定重建四連,并命名為“劉老莊連”。當地人民群眾滿懷悲痛為烈士舉行了公葬,修建了“新四軍抗戰八十二烈士之墓”的墓碑,還挑選出82名最優秀的子弟補入該連。新中國成立后,為紀念烈士,當地人民政府在烈士殉難處建立了劉老莊烈士陵園。
“劉老莊連”精神一直在傳承延續。1998年抗洪,他們堅守洪湖大堤長達28個晝夜;2008年汶川地震搶險救災,他們在震中汶川展開救援;組建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他們選派的維和官兵不辱使命,圓滿完成任務。連隊先后有5人次榮立二等功,23人次榮立三等功,12人光榮提干。
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在《八路軍新四軍的英雄主義》一文中把“全連八十二人全部殉國的淮北劉老莊戰斗”與平型關大捷、狼牙山五勇士的壯烈跳崖等并列,稱它們“無一不是我軍指戰員的英雄主義的最高表現。” 陳毅盛贊82烈士浴血劉老莊是“驚天地而泣鬼神的壯舉”。胡錦濤同志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大會講話中稱:新四軍“劉老莊連”等眾多英雄群體,就是中國人民不畏強暴、英勇抗爭的杰出代表。習近平總書記多次高度評價“劉老莊連”這個英雄群體的歷史偉績,由衷稱贊他們“是中國人民不畏強暴、以身殉國的杰出代表”。
恩格斯曾說:“歷史就是我們的一切”。中國的歷史,就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一切。通過學習黨史,我們才會更深刻地了解我們從哪里來、往哪里去,更清晰地認識所處的時代方位和使命責任。作為青年一代,我們需要在新時代做好黨革命故事的聆聽者。黨的偉大事業和國家興旺,都離不開一代代的奮斗者、建設者的心血。在做好黨革命故事的聆聽者的同時,我們也要做好黨光榮傳統的學習者。這是因為老一輩共產黨員身上凝結著無數可貴品質與光榮傳統,需要我們不斷學習、不斷思考、不斷傳承,以更高要求、更高標準投入我們的工作與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