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課應切入社會熱點問題
筆者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教學中進行了“切入社會熱點問題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生活化教學方式”的改革嘗試,基本做法是在每堂課開始進行“一周社會生活熱點評述”,課上先提出所關(guān)注的社會生活熱點問題,之后就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互動交流討論。通過這樣的教學嘗試,希望提高科學理論對社會生活熱點問題的指引和批判作用,促進學生對生活熱點問題正確認識。
在社會熱點問題分析中培育正確價值觀
信息化環(huán)境下社會生活中任何一個矛盾極易成為熱點問題,且極易傳播和放大。對于這些社會熱點問題,要及時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論辯證法進行剖析和引導,才能正確引導輿論。
前一段時間,國家廣電總局規(guī)定網(wǎng)絡用語禁上廣播電視,一時成為熱點問題。在校大學生喜歡使用甚至創(chuàng)造網(wǎng)絡用語,他們對這一措施的看法多種多樣。一些學生表示理解和支持,有一個學生說:“網(wǎng)絡語言也不能濫用,像‘人艱不拆’這樣的語言開始看到不知什么意思,問了別人才知道。因此,我支持廣播電視不能用這些隨意亂造的詞語。”但也有一些學生對這一規(guī)定持反感或反對態(tài)度。
對此,我引導說:“文化建設是國家的一件大事,應該有一定的制度規(guī)范,否則就會引起混亂,像‘十動然拒’等網(wǎng)絡流行語是個別人生編硬造的一種即興語詞,是一種‘快餐文化’,具有隨意性和偶然性,并不具備推廣價值。有的人在固定成語的基礎上人為進行改動,在成語中隨意插入網(wǎng)絡語言或外國語言文字,很容易在傳播和使用過程中造成混淆。當然,流行語也有它積極的一面,比如語言的鮮活與親切,表達情意更為直接和幽默等,作為大眾私下交流使用也無可厚非。”
經(jīng)過對此問題的一番交流討論,學生們感覺到對此問題要超越“一己之見”和“一孔之見”,進而意識到還應學會用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和方法看待。
在社會熱點問題分析中領(lǐng)悟科學理論的真諦
思想政治理論是來源于生活的科學真理,這些科學真理是我們把握生活事件美與丑、是與非、善與惡的一把尺子,可以幫助學生透過生活中的熱點,穿過眾說紛紜的迷霧,用科學的力量抓住事物的本質(zhì),從而達到明是非、辨美丑、分善惡的目的。
2015年10月,一篇《黃曉明PK屠呦呦:一生努力不敵一場作秀!》被媒體多次轉(zhuǎn)發(fā)并引起公眾熱議,一篇《黃曉明的兩個億婚禮與屠呦呦的半個客廳》的文章也推波助瀾,將這個熱點迅速放大。
對此問題,我請同學們用人生價值的理論來分析這一熱點事件。人生價值是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tǒng)一。從自我價值來說,每個人追求自己喜歡的事業(yè),首先表現(xiàn)為一種境界,一種人格追求。而社會價值是全社會對個人努力成果的認可和回報,但衡量社會價值的絕不止金錢這一種標準,而且有些時候社會價值與金錢并不一一對應。從人類歷史長河來看,屠呦呦的社會價值體現(xiàn)得更久遠更有意義。現(xiàn)代社會中,演藝明星的工作價值在于讓人通過影視音樂作品獲得即時的愉悅和享受,而科學家的工作價值則在于解開自然界的未解之謎,這兩者不具有直接可比性。
同學們隨后進一步深入交流,認識到“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是能夠提供給他們用來剖析社會生活中的熱點事件的工具。
在社會熱點問題的分析中培養(yǎng)理性思維方式
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分析熱點事件,幫助大學生樹立科學的理性的思維方式。
2015年11月28日晚上,北航晨興音樂廳舞臺在演出時發(fā)生塌陷,多人跌落受傷。對于此事,北航學子可以說見證了報道的變異和社會評論的五花八門。
在引導學生時,我提出,大學生群體要養(yǎng)成科學理性的思維方式。當生活中出現(xiàn)這樣的熱點事件時,我們首先要有“事實”觀,在不能判明是否為事實時,不能輕信媒體、微信或網(wǎng)絡的講述;其次是要有“自主”觀,要有自己獨立的看法,不能人云亦云盲目跟風;第三要有“尊重”觀,尊重他人的人格和意見,學會換位思考,要善于吸收他人意見中的合理成分,努力形成全面的正確的觀點。這引起了學生的共鳴。2015級學生鄭楠說:“一些毫無根據(jù)、空穴來風的言論卻總是能讓人‘信服’,其中有一部分最后還變成使人惶恐的謠言。網(wǎng)友們不經(jīng)過嚴謹推敲溯源,輕信各種言論,為各種各樣的信息所左右,無形中成為這些夸張言論的傳播者。由此可見,具有科學的思維方式在信息時代是多么重要!”
思想政治理論課開展“一周社會生活熱點問題交流”改革嘗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從教學實踐看,在提出一個社會熱點問題后,總有部分學生存在偏激、片面、甚至極端的認識。但當這部分學生聽到其他學生特別是老師的分析后,就會意識到自己可以怎樣更全面地分析問題、看待問題。
從課堂效果看,通過直面熱點,一改從前思想政治理論課沉悶、枯燥、教師唱獨角戲的低效率狀態(tài),課堂活躍度和學生參與度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學生們能夠積極在課堂下關(guān)注社會熱點問題,課堂上互相交流各自關(guān)注的重點,主動發(fā)言表達自己的看法。在討論過程中輔之以教師的教學引導,潛移默化中將課程原理運用到如何看待和分析問題的過程中,將理論與實踐結(jié)合起來,這應該算是一種有益的嘗試。
(作者郁樹廷,單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思想政治理論學院 本網(wǎng)趙向華綜合)
關(guān)注國開之聲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