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談黨史】銘記歷史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不忘初心強化使命擔當
編者按:在國家開放大學黨史學習教育中,各黨支部(黨總支)通過多種方式組織黨員積極學習黨史,并撰寫學習感悟。本網陸續擇優發布,展示自學成果,營造黨史學習教育濃烈氛圍,引導廣大黨員干部進一步增強學習意識,從黨史學習教育中汲取學校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
2021年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71周年,看了電視劇《跨過鴨綠江》,心潮澎湃,因為這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擊美國侵略的群眾性運動,我的父親也是赴朝作戰的一名軍人,是這段歷史的參與者與見證者。
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作戰,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愿軍得到了全軍和全國人民的全力支持,全國百姓捐款捐物,軍人主動申請赴朝作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縱觀歷史長河,舉目未來之路,中國人民始終團結一心、自強不息,有了人民的支持,我們才有無往而不勝的強大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指出: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歷史是人民創造的。中國共產黨的力量,人民軍隊的力量,根基在人民。
初心召喚使命,使命需要實干。作為一名中國公民,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在自己的崗位上愛崗敬業,履職盡責,不忘初心,努力擔當,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辦高質量的教育,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二、銘記歷史,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一個忘記自己歷史的民族是一個沒有希望的民族。我們要銘記偉大勝利,弘揚愛國奮斗精神。“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在我軍空軍組建時間短,力量薄弱的背景下,在武器裝備物資補給供應不能到位的情況下,在極其寒冷的自然環境下,赴朝作戰。我們忘不了志愿軍戰士們彈藥用完了就上刺刀,沒有了子彈就用石頭,沒有石頭就肉搏,在最后一刻也堅守在陣地上;我們忘不了邱少云嚴格遵守潛伏的紀律,用堅強的意志忍受烈火燒身壯烈犧牲;我們忘不了上甘嶺戰役中形勢危急的情況下,黃繼光用胸膛堵住機關槍;我們忘不了冰雕連……所有這些,都讓我們肅然起敬,致敬英雄,不忘歷史,珍愛和平。
小時候我的父親經常向我講述抗美援朝的經歷,父親當時是一名北京的大學生,當時全校的同學都積極報名參加志愿軍,大家滿懷愛國熱情,捐軀報國。戰爭是殘酷的,我方的條件極其艱苦,不僅體現在武器上,而且體現在生存條件上,在朝鮮戰場經常不能生火做飯,炒面是最好的食物,冬天常常吃雪解渴。美國空軍經常開展地毯式的轟炸,所以即使不在戰場,一樣受到炮火的威脅,隨時有犧牲的可能,但中國的將士們滿懷國際主義精神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勇于犧牲自我保家衛國,這種精神在我年少的心中生根發芽。
回顧歷史,我們深刻認識到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時代新征程,只有堅定理想信念,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增強歷史定力,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立足平凡崗位,腳踏實地奮斗,為民謀利,為民盡責,為民擔當,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我們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才能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使命擔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