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國開首頁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深度觀察

兩會代表委員建議:用“互聯網+”手段加速教育資源普惠化

  “借助現在的互聯網化手段,在中國完全具備了率先實現‘全民義務基本高等教育’的條件,”“教育的不公平根源在于資源分配不均,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一定程度上能填補這個鴻溝”……兩會期間,多位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們就教育改革提出建議,呼吁通過“互聯網+”的手段加速教育資源的普惠化。

  一直以來,提升教育公平和教育質量是中國教育改革的應有之義,“互聯網+”有望成為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路徑。近年來的教育實踐表明,隨著中國大學MOOC等一批“互聯網+”教育平臺的發展,使得包括高校在內的教育資源廣泛覆蓋,增加優質教育資源供給成為了可能。

  機制創新網上可實現“全民義務基本高等教育”

  延長義務教育的年限一直是兩會上教育類的熱門議題,之前不少代表委員們建議延長九年義務教育到學前階段或者高中階段,而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教授李曉明提出的觀點讓人印象深刻:基于我國的制度優勢,通過互聯網化手段,配合機制創新,在中國可以率先實現“全民義務基本高等教育”。

  李曉明委員表示,目前中國有70%左右的年輕人沒有機會接受系統的高等教育,一般通過自學考試、成人高考等傳統方法滿足部分需求,而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與發展,已經出現了全民教育跨越式發展的重大機遇,其中慕課是基于網絡、針對大眾人群的一種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通過在全球數年的積累與發展,再過兩三年,慕課課程將到達5000門這個重要門檻。

  “5000門課是個什么概念?一所綜合性大學的課程總數也就大致如此。當互聯網上有了成千上萬門慕課,我們不難意識到兩點:第一,其中有足夠多優秀的課程;第二,將若干相關課程(不一定來自同一所大學)組織成各種有意義‘套餐’的可能性會很大。在這樣的視野下,我們看到在中國率先實現一種‘全民義務基本高等教育’的機遇,讓每個愿意學習的年輕人都可以免費獲得一種系統化的高等教育,其實踐將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一個閃光的元素。”李曉明委員表示,這次兩會他的提案之一就是在進一步建設慕課的基礎上超前布局,實施全民義務基本高等教育。

  他建議首先國內的大學可以將優秀課程徹底開放出來,并形成每套20門左右的基本高等教育套餐;然后免費向社會上的年輕人開放,進行套餐學習后給予結業證書,作為求職簡歷的一部分予以認可;最后鼓勵有條件的大學和其他教育機構,為這樣的學習提供有意義的附加服務,例如適當的面授輔導、師生見面、有監督的考試、身份認證等,進行創新的學歷銜接,對于這類服務產生的額外成本,可考慮給予補貼。

  李曉明委員認為,全面提高國民的教育水平,不僅是擴大高層次教育規模的問題,更是我國在借助全球化浪潮獲得蓬勃發展后,有效應對全球化帶來社會分化嚴峻挑戰的基礎保證。

  與此相呼應的是,現實中已經不乏通過慕課手段獲得基本高等教育的案例。“很感謝慕課,通過這個平臺,不僅能夠學習,還能圓我心里一直期待的大學夢。”來自河南的鄭創通是一名高考落榜考生,目前身患全身肌肉損傷粘連和乙肝,在這種情況下,他邊工作邊自學,每天在工作的診所學習到深夜,到目前為止已經在中國大學MOOC平臺上完成了56門大學課程。

  大數據+人工智能互聯網新技術提升優質資源供給

  目前我國教育不均等主要在于優質教育資源的分布不均等。比如,區域間教育資源不均等,東部教育資源優于中西部,以及因家庭經濟條件等因素,群體間教育機會的不均等。如何提高優質資源的有效供給是這些年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焦點問題。全國人大代表、西安工程大學校長高嶺建議重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互聯網新技術在提高優質教育資源供給上的作用。

  高嶺代表表示,“隨著國家對教育公平化的重視,目前中西部地區的一些學校硬件條件已經有了改善,但軟件方面比如優質的教學資源等還是比較稀缺,而通過‘互聯網+’手段能得到部分改善,在互聯網技術日新月異發展的情況下,一定要重視技術在教育普惠化過程中的應用。”

  他建議一方面可以通過互聯網化手段加速教師培訓來提升優質教師資源的供給,慕課就是其中的方法之一,例如近幾年,翻轉課堂教學法(Flipped Classroom)在國內外受熱捧,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成為不少教師選擇的先進教學法。中國大學MOOC平臺上北京大學汪瓊教授的《翻轉課堂教學法》課程已經開設十一期,累計培訓教師16萬多人次。

  另外一個方面,由于教育資源與模式的限制,傳統的教育體系中,與發達城市學生相比,一些欠發達地區的學生很難得到一對一的教學輔導,學習的數據也很難得到記錄與分析,幫助實時改進。據了解,目前部分互聯網教育平臺已經在積累相關大數據,希望相關部門也能重視大數據教學在欠發達地區的應用,做到真正因材施教,甚至在未來隨著人工智能與機器學習技術的進步,做到給每一位學生配備一名優秀的“教師”,從而解決教育資源的地區分布不均衡問題。所以高嶺代表認為,在這些互聯網技術的研發階段,就應該把教育的應用結合規劃進去。

  慕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在線教育方法的應用引發了熱烈的討論。全國人大代表、廣西民族大學教授樊一平在《關于“精準發力,突破普通高等院校民族理論政策課程的開頭難”的建議》中則提出:希望通過互聯網+教育方式充分整合民族院校改革探索與持續創新的成果,帶動普通院校全面開設民族理論與政策課程。

  樊一平教授指出,在他們的民族文化與理論的教學實踐中,一直很難突破師資力量薄弱與各個學校課程資源分布不均的問題,通過“慕課”這種互聯網時代的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手段,集中優質師資和優質教育資源,讓普及民族理論與文化等課程成為可能,通過在線學習與線下翻轉課堂結合的創新教育方法,實現民族理論與政策“精準滴灌”、入腦入心。

  教育資源普惠化慕課成利器之一

  代表委員們集中關注的“慕課”這種互聯網化教育模式出現于2008年,是一種基于網絡、針對大眾人群的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已經成為優質教育資源普惠化的重要手段之一,2012年興起即得到全球的積極響應,斯坦福大學教授創立了Coursera平臺,隨后MIT也推出自己的慕課平臺edX

  與傳統視頻課程相比,慕課課程的明顯優勢在于它的互聯網基因更強,注重開放性與互動性。相比傳統課程視頻,慕課中還加入了測驗、討論、考試等豐富環節,更好地提高了學員的學習效率。李曉明教授這樣描述慕課,“目前,標準慕課是互聯網支持下大規模人群參與,以講課視頻、作業練習、論壇活動、通告郵件、測驗考試等要素交織而成的網絡課程,一門慕課常有幾十段講課視頻,穿插著上百道作業練習、幾千條論壇帖子,上萬人注冊學習,歷經6~12周,且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更新和完善。從教學角度來看,慕課非常接近一門現實課程,在成效和反饋方面具備優勢。”

  慕課的互聯網基因決定了它從誕生就能助力擴大優質教育資源普惠化。一位優秀教師通過慕課開出的在線課程,影響的學生可以超過20多年課堂教學學生的總和。比如中國大學MOOC上,計算機博士、浙江大學計算機學院教師翁愷開設的課程,累計已經吸引近86萬人次參與。目前全球知名的慕課平臺CourseraedX、中國大學MOOC等的選課人次都超過了千萬量級。其中,國內的代表平臺中國大學MOOC是網易聯合高等教育出版社打造的在線學習平臺,目前,中國大學MOOC已有課程數量近2000門,注冊用戶750萬,累計選課人次近2500萬。(本網綜合)

關注國開之聲微信公眾號
大发888认识的见解| 网络百家乐路子玩| 易胜博百家乐官网娱乐城| 百家乐最好的投注方法| 卢氏县| 网上百家乐是叫九五至尊么| 七乐百家乐官网现金网| 百家乐官网赌博外挂| 长沙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官网方法技巧| 百家乐娱乐城备用网址| 澳门百家乐官网娱乐城网址| 水果机破解器多少钱| 百家乐官网百家乐官网技巧| 喀喇| 大发888娱乐城优惠码lm0| 百家乐网娱乐城| 蓝盾网上娱乐| 百家乐微笑玩法| 百家乐官网一柱擎天| 娱乐城开户免存送现金| 皇马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平六亿财富网| 百家乐官网统计概率| 澳门百家乐小游戏| 百家乐官网怎么注册| 百家乐保单详图| 百家乐官网最新的投注方法| 3d棋牌游戏| 百家乐免费改| 赌场百家乐攻略| 环球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官网网址哪里有| 百家乐真钱斗地主| 赌神网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阿克陶县| bet365金融技巧| 反赌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属狗与属鸡做生意| 百家乐官网台布哪里有卖| 黔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