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貫徹落實《老年教育發展規劃(2016——2020)》的幾點思考
國務院辦公廳近期印發了《老年教育發展規劃(2016——2020)》(簡稱《規劃》)。《規劃》中進一步明確了以擴大老年教育供給為重點,以創新老年教育體制機制為關鍵,努力讓不同年齡層次、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健康狀況的老年人均有接受教育的機會,最大限度滿足各類老年群體學習需求。我省老年教育雖有較快發展,但市、縣級老年大學發展還很不平衡,基礎設施建設欠賬較多,不能滿足老年人學習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規劃》的出臺,對我省面向基層、因地制宜發展老年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省文化館作為文化部第一批全國文化系統老年大學規范化建設試點單位,更感責任重大。結合湖南省實際,針對如何發揮文化系統優勢,在老年大學的工作機制、教學管理、運行保障上取得成效,有幾點粗淺的思考:
一、擴大老年教育供給,必須在豐富老年教育內容與模式上做文章
努力探求全省老年大學建設與公共文化機構免費開放的有機結合點,挖掘緊貼老年人實際的文化需求,以現場公益講座活動、體驗式學習、遠程學習、在線學習等模式,有效實現老年非學歷教育的普及和提升老年教育的整體服務效能。引導開展讀書、講座、沙龍、參觀、展演、游學、曲藝雜談、文化志愿服務等多種形式的互動課堂和老年教育活動,以求科學管理,創新發展。同時鼓勵老年人自主學習,建立不同類型的學習團隊。對省直系統的離退休群體,省會重點社區、社團骨干,以及全省市州老年大學、重點文藝團隊藝術骨干進行示范性培訓,將老年大學集聚的教育資源向基層和社區輻射。開設公益文化服務項目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講座、輔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原創廣場舞培訓,美術、書法、攝影作品展等系列文化活動,盡量滿足老年學員的需求,積極為老年學員開辟綠色通道,讓老年學員享有優先參與權。
二、創新老年教育機制,必須在促進規范化多樣化下功夫
積極建立、完善全省老年教育通用課程教學大綱。遴選、開發一批通用型老年學習資源,整合一批優秀傳統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地方特色老年教育資源,推介一批科普知識和健康知識學習資源,并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貫穿老年教育始終。積極開發數字化服務平臺。以活動為載體,擇優挑選演出集錦、活動預告、演出推薦、公益行動、中醫養生、中國詩詞等應用類和教材類的課程進行拍攝、制作,并上傳老年大學網絡平臺展示,讓更多中老年朋友受益,使他們更能體會優質的網絡文化服務。積極搭建老年大學老有所為服務平臺。力爭各級老年大學培育1—2支老年文化志愿者隊伍,與大中小學校、特殊學校合作,發揮老年人在教育引導青少年繼承優良傳統、培育科學精神等方面的積極作用。組織引導離退休老干部、老同志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好聲音。積極抓好老年大學示范性文化藝術團體建設。如湖南群星管樂團、湖南群星合唱團、湖南群星曲藝團、湖南群星藝術團等團體,讓優秀老年學員進行傳幫帶,走進社會、走進學校,輻射全省,提高全省老年學員文化藝術修養,彰顯金秋風采。
三、不斷優化工作機制,必須在強基固本上使長勁
不斷優化老年教育工作機制,規范公共文化服務建設,要做到信息公開,接受公眾監督。一是加強隊伍建設,明確機構與師資培養。建立全省老年教育師資庫,培養一支結構合理、數量充足、素質優良,以專職人員為骨干、專職與兼職人員和文化志愿者相結合的教學和管理隊伍。鼓勵普通高校、職業院校相關專業畢業生及相關行業優秀人才到老年教育機構工作。二是明確工作規范,建立完善的工作機制。各級老年教育機構需制定規章制度與年度工作計劃。如教學管理制度、課堂管理制度、學員管理制度、教師考核制度等,爭取教學和教務工作專業、細致、規范,做到零投訴、零誤差。同時建立健全年度報告機制。三是營造良好氛圍,建立評價激勵機制。廣泛宣傳老年教育的典型經驗、案例、做法和成效,充分鼓勵老年教育機構辦學精神,調動老年人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老年教育機構成為增進老年人福祉的重要內容。建立評價激勵機制,加強對老年教育工作機構的考核、獎勵。明確對任課教師、工作人員、老年學員的適當激勵。積極爭取老年教育機構運行、獎勵經費納入財政預算。
(作者:湖南省文化廳唐作斌湖南省文化館姚倩)
關注國開之聲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