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談黨史】持續弘揚堅不可摧的戰斗精神
編者按:在國家開放大學黨史學習教育中,各黨支部(黨總支)通過多種方式組織黨員積極學習黨史,并撰寫學習感悟。本網陸續擇優發布,展示自學成果,營造黨史學習教育濃烈氛圍,引導廣大黨員干部進一步增強學習意識,從黨史學習教育中汲取學校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
由央視出品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跨過鴨綠江》,題材宏大、立意高遠、陣容強大、制作精良,讓我們走進了71年前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看完之后,感觸頗深。
電視劇首次以國際視野全景式、史詩般展現了艱苦卓絕的抗美援朝戰爭和抗美援朝運動,展現了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鄧小平、彭德懷以及鄧華、洪學智、韓先楚等為代表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的崇高風范,熱情謳歌了黃繼光、邱少云、楊根思為代表的志愿軍指戰員不畏強敵、英勇斗爭的戰斗精神,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在一窮二白、百廢待興的局勢下,不畏強權霸權、敢于斗爭、勇于勝利的重大歷史事件。
沒有完不成的任務。在71年前的抗美援朝戰場上,即使敵我雙方力量極其懸殊、極不對稱,面對陌生的戰場環境,任務異常艱巨,但赴朝作戰的勇士們沒有絲毫退縮,做到“腿肚子不抖、腰桿子不彎”,在槍林彈雨中激發鋼鐵斗志,在彈盡糧絕之際以血肉之軀與敵人誓死搏斗,創造了以弱勝強的奇跡,贏得了偉大的勝利,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習近平主席指出“中國共產黨的追求就是讓老百姓生活越來越好”。事實證明,中國共產黨人做到了,高鐵帶來的出行便利、社會保障體系的日趨完善,脫貧攻堅的全面勝利更是創造了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處處體現著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人民群眾有了更大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危急關頭,近20萬中華優秀兒女不畏強暴,義無反顧遠赴朝鮮,在艱苦的作戰條件下,以樹葉當衣、以草根為食,在戰爭中學習戰爭,一直奮勇向前,戰勝了一切艱難險阻,克服了不可能克服的困難。“征途漫漫,惟有奮斗。”習近平主席的講話,溫暖人心,催人奮進。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疫情肆虐,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付出艱苦努力,只用3個月左右的時間就取得了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的決定性勝利,進而取得了全國抗疫斗爭重大戰略成果,經濟也保持了持續穩定發展,交出了一份人民滿意、世界矚目的答卷。
沒有戰勝不了的敵人。盡管敵人實力強大、裝備精良,但我們中國人民志愿軍還是經過艱苦卓絕的戰斗,以“鋼少氣多”力克“鋼多氣少”,打敗了武裝到牙齒的對手,打破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粉碎了侵略者的圖謀,鄭重地向全世界宣告:“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哲學家薩特說過:“世界上有兩樣東西是亙古不變的,一是高懸在我們頭頂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個人心底的高貴信仰。”信仰是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撐和力量源泉。擁有堅強信仰的志愿軍創造了在幾乎沒有補給,嚴格隱蔽偽裝,天氣極寒的嚴酷情況下,連續行軍10天,平均日行軍30公里的長津湖戰役勝利的奇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抗美援朝戰爭鍛造形成的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必將激勵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克服一切艱難險阻、戰勝一切強大敵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