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各基層電大熱議《福建開放大學綜合改革方案》
2020年12月23日,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福建開放大學綜合改革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方案》是全國第一個以省級人民政府名義出臺的省級開放大學綜合改革方案,是新時代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有力舉措,為全省各基層電大更名轉型開放大學指明了方向,對加快推動全省辦學體系改革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全省各基層電大引起廣泛熱議。
福州分校校長李秋斌:
《方案》為福建省開放大學建設明確了目標任務,指明了方向。開放大學建設是福建省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重要舉措,是福建省廣播電視大學轉型發展的重要里程碑。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作為全國“雙高校”,福州分校(福州職業技術學院)將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充分發揮“一校兩牌”的優勢,助力構建福建開放大學辦學體系和全民終身學習體系。堅持以信息化、智能化為引領,深入開展社區教育、社會培訓、老年教育等,努力打造職業教育與繼續教育融合發展品牌。大力實施國際化戰略,依托學校海外分校和魯班學院建設海外學習中心,為建設具有國際視野、國內一流、特色鮮明的福建開放大學貢獻力量。
漳州分校書記(校長)李然:
《方案》明確了福建開放大學的辦學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改革目標,對開放大學新型高等學校的定位、內涵更加精準,對基層電大更名與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漳州電大將主動作為,發揮優勢與特色,對接漳州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產業升級與科技創新需要,主動適應數字化、智能化、終身化、融合化發展趨勢,做開放教育的先行者、繼續教育的開拓者、社區教育的推動者、終身教育的促成者,以建設具有全球視野、全國領先、全省示范、全面發展的漳州開放大學為目標,積極服務漳州市民終身學習和技能社會需求,為構建學習型社會做出積極貢獻。
泉州分校書記(校長)陳向榮:
《方案》是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重大舉措,是結合福建省省情、校情,對教育部《國家開放大學綜合改革方案》的進一步細化和具體化,是第一個以省級開放大學名義出臺的辦學工作綱領性文件,標志著福建開放大學建設進入新階段。《方案》從總體思路、主要任務、保障措施等方面做出了明確的頂層設計,指明了辦學的“重點”和“亮點”,具有較強的系統性和可操作性,為今后學校轉型升級提供了綱領性、目標性指導,為優化辦學體制提供了契機。泉州分校將以此次《方案》頒布實施為新起點,深化三大平臺建設,聚焦辦學業務、辦學體系、辦學質量、辦學信息化、支撐保障5個方面,凝心聚力、獻智獻力,為泉州教育高質量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三明分校書記(校長)鄧小和:
福建開放大學掛牌適逢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時期,逢盛世、舉盛事,令人振奮,勵人前行。從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到福建開放大學,不是簡單翻牌,而是學校辦學職能、辦學模式、增強服務的戰略轉型。三明分校將以更名開放大學為新起點,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促進全民終身學習為使命,不斷提升辦學質量,進一步創新思路,堅持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雙輪驅動,主動服務當地發展戰略,堅持面向基層,面向行業企業、面向社區、面向農村,針對不同人群提供相適應的教育服務。積極開展社區教育活動,擴大社會培訓,辦好老年教育,增強社會服務功能,為建設“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推動三明市教育高質量發展,建設教育強市作出更大貢獻。
莆田分校書記林榮斌:
《方案》明確了福建省電大的轉型方向和定位,對推進全省電大改革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標志著福建省廣播電視大學轉型和發展進入了新階段,為全省電大事業改革發展提供了重要機遇。我們將提高政治站位,匯聚各方資源,以落實《方案》和更名為契機,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強化內涵建設,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服務水平,搶抓機遇,齊心協力,乘勢而上,譜寫開放大學改革發展的新篇章。
南平分校書記(校長)陳智強:
《方案》的實施有利于電大轉型為一所以促進終身學習為使命、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以“互聯網+”為特征、面向全體社會成員開展學歷繼續教育和非學歷繼續教育,教育資源豐富多樣,辦學系統覆蓋全市城鄉,適應社會成員多樣化學習需求,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新型高等學校;有利于從單一傳統的學歷教育轉變到圍繞學歷教育、非學歷教育、終身教育,三輪驅動,齊頭并進,融會貫通,相輔相成,全面服務福建經濟社會發展經濟。南平分校將先行先試,以特色“茶”產業為重點,打造特色學科“茶藝與茶葉營銷”專業,開展茶藝師、高素質茶農等社會技能培訓,規劃升級“茶康養學游”基地,實現三種教育圍繞一個“茶”產業,形成鏈條,資源互補共享,三輪驅動一體,助力南平綠色產業發展。
龍巖分校書記林偉能:
學校認真學習貫徹《方案》,在師生中引起強烈反響。《方案》明確了福建開放大學建設、改革、發展的總體思路、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為全省系統轉型升級、做大做強、做優做特提供了重要機遇。龍巖分校將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以更名為龍巖開放大學為契機,以《方案》為轉型發展之“綱”,砥礪教育初心,弘揚奮斗精神,深化“一體兩翼”戰略,緊緊抓住成人學歷教育這一主體,落實好新時代賦予我們的“非學歷教育”和“終身教育”這“兩翼”,堅持立德樹人,加強內涵建設,推動教育教學質量向優向上,引領學習型社會建設向深向細,推動服務地方輻射能力向廣向強。
寧德分校書記(校長)葉祖庚:
開放大學建設是適應國家教育發展戰略和福建省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的新要求,《方案》為基層電大轉型更名提供了遵循和指南。辦學40多年來,寧德分校根植閩東大地,形成覆蓋全市9個縣(市、區)電大一體化辦學體系,累計為閩東培養52000多名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等應用型人才,為閩東社會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學校將以落實《方案》、建設開放大學為契機,著力于建設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開放大學,創建有地方特色的新型高等學校,滿足廣大社會成員學習的新要求,成為服務學習型社會的重要力量,為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寧德篇章作出新貢獻。
福鼎學院黨支部書記江孝松:
《方案》為我們指明了方向,鼓舞人心、振奮士氣。學校組織全體教師學習《方案》,引起強烈反響。《方案》明確了縣級開放大學功能定位調整為服務區域全民終身學習,在開展學歷教育的同時,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因地制宜開展社會培訓、社區教育、老年教育等。學校將認真貫徹《方案》精神,以精準定位、三輪驅動、服務地方特色產業為目標,在學歷教育、非學歷培訓和終身教育中全面融入當地白茶文化,助力地方經濟建設發展,早日更名掛牌基層開放大學。
南安學院院長陳宗輝:
《方案》提出了開放大學綜合改革的總體思路、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共三個部分十三條,這是全國第一個以省級人民政府名義印發出臺省級開放大學綜合改革方案。《方案》更加明確了學校的辦學目標、辦學定位、系統辦學的獨特性,為縣級電大今后發展指明了方向。尤其是《方案》規定縣級開放大學是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獨立核算、獨立校園校舍的高等教育事業單位,這對縣級電大更名轉型、充實內涵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學校將全力做好招生辦學工作,大力加強內涵建設,為學校早日實現更名轉型而努力奮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