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故事】張海輝:退伍不褪色 抗疫勇當先
編者按:隨著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打響,越來越多的醫護人員和防疫工作者投入到一線,這個世界沒有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平凡人,他們不畏艱難,負重前行,不辭辛苦,護佑著我們。
他們是令人敬畏、令人感動、令人鼓舞的白衣戰士。他們是堅守在第一線的軍人、社區工作者、超市職員、環衛工人......他們也是生活在我們身邊的普通人。 每一個為戰“疫”貢獻力量的人都不該被忘記,每一次為打贏戰“疫”而做出的犧牲都更應該被銘記。
在無數戰疫者中,我們國開學子也正在為抗擊疫情工作付出著自己的努力,涌現出一批典型人物,即便只是平凡的崗位,但那一個個默默付出的身影卻在不經意間溫暖了許許多多跳動的心。他們腳踏實地的付出,值得我們獻上敬意,讓我們一起走近他們,細讀他們的故事。
在抗疫一線,很多退伍軍人就像曾經在軍中承諾的那樣“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他們穿梭于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扛責在肩、以身作則、勇挑重擔,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生動詮釋了奉獻精神和軍人本色。湖北分部張海輝就是這樣一名老兵,他同時也是一名中共黨員。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人們紛紛進入居家防疫狀態。隨之而來的是大量工作“撲”向社區:小區封控、疫情政策宣傳、物資保障、體溫監測統計、四類人員管控……面對日益嚴重的疫情形勢和繁雜的社區服務工作,張海輝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報名參加江夏區沿湖社區萬豪水岸楓林小區的志愿服務。他主要負責小區大門值守、巡查勸導及生活物資配送保障,與社區干部、下沉干部、志愿者、物業共同守護小區家園,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在抗擊疫情的“第一閘口”,社區工作人員常處于超負荷狀態。水岸楓林小區共有900多家住戶,管理嚴格,3月疫情吃緊的時候,社區下發通知禁止全體小區居民離開所居住樓棟,團購物資均由志愿者運送到單元門口。志愿者巡邏時“眼觀六路”,對在自家陽臺未戴口罩的居民積極勸阻。不論是風險排查,還是主動幫助困難居民倒垃圾,張海輝總是踏踏實實地干好每一項志愿服務工作。有一戶新生兒家庭不方便下樓,門口堆放著大量尿不濕和生活垃圾,味道較大,張海輝送生活物資時發現這一情況,此后每天默默地去幫該戶扔垃圾。“大家都有困難,但我們能克服。”他笑著說:“志愿者里男士很稀缺,搬送物資時間一長還是有點累的,我只當是鍛煉身體,增強抵抗力,還能服務群眾。”

“危險的事情總得有人做,我當過兵,身體素質不錯,當疫情來臨,總得有人擋在前面。”當面對危險時,張海輝更是以強烈的政治擔當和責任使命,毫不猶豫、沖鋒在前。小區23棟有確診患者,為了加強疫情控制,社區將該棟作為重點防控區域,安排專人值守,張海輝主動請纓到該樓棟下值守。小區里一名住戶身體不適,家中沒有體溫計,擔心自己發熱,張海輝得知此消息后主動對接,上門測量體溫。張海輝這種面對風險挺身而出的精神,得到了社區干部和居民的高度認可,大家紛紛為他這種“見困難就上”的勇氣點贊。

“看見居民們臉上的笑容,我內心也很高興!”張海輝堅定地說:“作為退伍老兵,作為黨員,越危險的地方越能體現自己的價值。”
“疫情就是軍令,防疫就是戰斗。”作為退伍軍人,部隊錘煉了張海輝面對困難不退縮,越是艱險越向前的責任擔當。作為一名黨員,“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激勵著他在抗擊疫情工作中舍小家為大家,聽黨指揮,用實際行動詮釋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關注國開之聲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