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故事】翟耶俊:在ICU真正讀懂醫護人員肩負的責任
編者按:隨著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打響,越來越多的醫護人員和防疫工作者投入到一線,這個世界沒有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平凡人,他們不畏艱難,負重前行,不辭辛苦,護佑著我們。
他們是令人敬畏、令人感動、令人鼓舞的白衣戰士。他們是堅守在第一線的軍人、社區工作者、超市職員、環衛工人......他們也是生活在我們身邊的普通人。 每一個為戰“疫”貢獻力量的人都不該被忘記,每一次為打贏戰“疫”而做出的犧牲都更應該被銘記。
在無數戰疫者中,我們國開學子也正在為抗擊疫情工作付出著自己的努力,涌現出一批典型人物,即便只是平凡的崗位,但那一個個默默付出的身影卻在不經意間溫暖了許許多多跳動的心。他們腳踏實地的付出,值得我們獻上敬意,讓我們一起走近他們,細讀他們的故事。
3月11日,上海公布支援湖北醫務人員英雄榜,上海分部王燕嬌、盛賽花、石欣怡、胡德雪、翟耶俊、李青等同學的名字閃亮其中。
翟耶俊,上海分部新知教學點2018秋護理本科在讀學生、華山醫院護士。2月9日,她與同事們奔赴武漢抗疫一線,整建制接管了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重癥監護室(ICU)。上海分部近日手機連線采訪了翟耶俊。
當初馳援武漢的情形是怎么樣的,那時有什么想法?
我們醫院是紅十字會醫院,所以一聽說疫情發生,我就做好了要去武漢的心理準備,并且很早就報名了。我是病房帶教,沖在第一線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
記得那天是半夜三點多,我接到緊急電話,通知我要立即去武漢。90分鐘,醫院就組織了214名醫務人員。因為已經做了很久的心理準備,所以我接到電話時并不是很震驚,很快就開始打包整理和家人交代事情。那天是晚上的飛機,一到武漢就入住賓館,第二天培訓穿脫隔離衣,并開始安排上班的事情。總之,那兩天就是連軸轉,基本上是沒什么間隔和休息。

剛到武漢的時候你有什么感受?
剛到武漢的時候,一路上開車過來,看到房子上寫著“武漢加油”“ 中國加油”的字樣,心里感到興奮和激動,但也有點緊張,因為ICU里病人的情況都比較重,我對疫情的ICU治療護理也不是很熟悉,所以也是一邊工作一邊學習,現在來到這里已經有20多天了,我覺得很多情況已經能基本掌握、應對,操作起來也沒什么大問題。
在ICU病房平時的工作狀態是怎樣的?
我們現在基本上就是兩點一線,有班車去醫院,工作結束后就直接回賓館。平時雖然有休息時間,但我基本沒有休息,天天差不多都在上班,偶爾有空的話就在賓館下面跑步,盡量把自己的狀態調整到最好。
穿防護服對自身的消耗真的蠻大,我之前覺得身體是不算太好、也不是最差的那種,但從來沒有昏倒過。在武漢,我有次真的差點就在艙內昏過去了,可能是穿防護服、帶N95太緊,造成缺氧,我那時覺得惡心,身上大汗淋漓,感覺就快要窒息了。那幾天,我們艙內有些護士真的暈過去了,還有些發房顫,挺危險的。現在已經漸漸適應了,自己也感覺好了很多。

ICU病房近段時間情況怎么樣?
ICU是收治整幢醫院最重、最嚴重病人的地方,相對工作任務真的是蠻緊張的,上班要不停地處理病人的各類問題。但是最近幾日,我覺得情況有好轉,除了外部因素外,在病房里主要是經過一段時間的熟悉與磨合,我們工作完全上手了,之前有點忙亂,但現在大家配合自如,各方面的溝通也順暢很多。
在武漢工作的這段時間,印象最深刻、最難忘的是什么?
印象最深的應該是我照顧的一位病人。他剛進來的時候情況很不好,已經進行有創的呼吸機插管,但經過幾天的搶救和我的精心護理,他的病情終于有了好轉,人清醒了過來,并且可以對答和交流,氧飽和度基本也沒有問題。當我看到自己照顧的病人很有希望從重癥監護室轉出去,恢復身體健康的時候,我非常開心,也非常難忘。
老師、同學們都非常牽掛奮戰在武漢的你們,你有什么話想對老師、同學們講嗎?
謝謝老師、同學們的記掛,我在這里很好,你們放心。我想對老師和同學說的是,我當初選擇護理專業的時候,心里還比較迷茫,但通過武漢這段時間的工作,我真正明白了一名醫護工作者的責任和使命,每當看到躺在病床上的病人,有的可能突然死亡,有的通過我們的治療康復好轉,我的心情跌宕起伏,也正是在生命面前,我真正讀懂了自己身上肩負的責任。

還要在武漢待多久?疫情過去后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接下去待多久我也講不清楚,聽從組織上的安排。我想應該要幫助武漢人民渡過這一段最艱難的時光吧。
疫情過后,我最希望能出去逛一逛,現在還是蠻珍惜人頭攢動的感覺,平時總是覺得擁擠,但看到武漢像空城一樣的景象,我心里很難過,非常希望這座城市能恢復往日的喧鬧,恢復它原本的生機與活力。
關注國開之聲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