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子?榜樣】“全國勞模”蘇保信:匠心成就大師夢
11月24日,2020年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安徽省銅陵電大杰出校友蘇保信被授予“全國勞動模范”稱號。
蘇保信,出生于1980年,銅陵電大2013年秋季工商管理本科班畢業生,銅陵精達特種電磁線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實驗室主任,安徽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蘇保信技能大師工作室”牽頭人。在公司里,他年齡不大、資格不老,能取得如此成就,贏得大家的認可,究竟憑的是什么?
小徒弟成“黑馬”,勇奪全國冠軍讓人刮目相看
蘇保信第一次讓同事們刮目相看,是在2006年。
銅陵精達公司是中國目前最大的特種電磁線生產企業,2000年,剛畢業不久的蘇保信入職時,甚至不太明白公司主要產品“漆包線”是什么。
“我是學計算機的,在公司用不上,當時是生產車間的操作工,一切都必須從頭學起。”學,就要用心學,別人下班了,蘇保信卻不走,湊到設備旁跟老員工學,別人看他謙遜,也愿意指點一二。一年后,蘇保信就能獨立操作車間的所有設備。
2003年,公司檢測部門內部招檢測員,為了接觸更多的設備,學到更多的技術,蘇保信主動申請并成為一名檢測員。
檢測,是產品質量把控的關鍵,不但要求對產品特性、加工環節有充分認識,還要熟悉各種檢測設備。面對完全陌生的領域,蘇保信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欲。
“簡單來說,我們生產的漆包線,就是銅絲外面涂上絕緣體,但銅絲和絕緣體的特性控制,卻是十分復雜的。比如說絕緣漆厚度大概是50、60微米,要經過20次涂覆才能完成,每一層都非常薄,而且對產品是否符合客戶需求都有影響。”如今,說起技術。蘇保信的話匣子一打開就關不上,但16年前,他對這些是真的一竅不通。
謬納新印象最深的,是蘇保信剛到檢測中心后,每天忙完手頭的活,又開始往檢測員身邊湊,各種檢測設備都想上手試一試。2004年,成為檢測員后,蘇保信更是整天泡在檢測室里。
為深入了解產品特性,蘇保信一遍遍地啃專業書籍,為了明白進口設備操作方式,買來字典一個詞一個詞地查。
“當時有一本叫《漆包線》的專業理論書,我看到第三遍,才勉強把所有字都順暢地讀下來。”蘇保信的努力,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得到,所以2006年公司讓他參加全國首屆電線電纜檢驗工職業技能大賽時,還有老員工懷疑他是不是有關系。
很快,蘇保信讓所有人刮目相看了。以公司預選賽第3名的身份進入華東區預選賽,蘇保信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而在最終的全國總決賽,他又拿下了全國冠軍,成為那屆比賽的年輕“黑馬”。
刻苦鉆研,不斷破解技術難題躋身國家級大師
奪得全國冠軍的蘇保信,被破格晉升為“技師”,這讓他深刻體會到專業知識的重要性。此后,他更加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于2008年獲得了高級技師職業資格。
28歲就成為高級技師,蘇保信并沒有滿足,他開始嘗試將專業知識與實際生產相結合,憑著刻苦和鉆研,一個個生產難題在他手中迎刃而解。
2008年左右,蘇保信在工作中發現,整個行業的產品檢測與客戶需求之間都存在一定差距。
“當時產品的特性參數都是單項的,可客戶對這些并不在意,他們只關注產品的綜合特性,也就是產品好不好用,是否符合他們的需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蘇保信通過研究,最終發明出一種檢測漆包線綜合特性的檢測設備,并獲得了專利。
小試牛刀后,蘇保信堅定了進行技術創新的信念,他立足崗位,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多次解決了檢驗和制造過程中的技術難題,為企業節約了大量生產和檢驗成本。
2013年,蘇保信技能大師工作室成立,此后陸續通過銅陵市、安徽省認定。2015年7月,“蘇保信技能大師工作室”被人社部授予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稱號,成為精達公司集人才培養、技術創新、科技攻關和成果推廣等功能于一體的重要平臺。
2015年,經過3年時間的上千次試驗,蘇保信帶領團隊成功研發“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用特種扁平電磁線”,不但開拓了市場領域,還成為行業引領。2017年,蘇保信團隊研發的“高端制冷設備用毛細銅管空心漆包線”,成功填補了國內空白。
據統計,十多年來,蘇保信先后獲得4項發明專利和8項實用新型專利。
“以前我不知道師傅為什么這么拼?后來我明白了。”2017年大學畢業的江濤,是蘇保信的徒弟,2018年9月的一件事,讓他至今記憶猶新。
當時,一個客戶找到精達公司,希望他們能提供一款變頻漆包銅扁線,這款產品公司從來沒做過。面對全新挑戰,蘇保信本可以慢慢研究,但他卻帶著大家加班加點,通過一個月攻關,成功將產品研發出來。
后來,江濤問蘇保信為什么非要天天加班?蘇保信回答:無論做什么事,都要把時間掌握在自己手中,這樣才能從容面對未來。(來源: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