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開放大學非學歷教育成效顯著
近年來,福建開放大學積極探索福建省非學歷教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和運行模式、管理辦法以及相應的服務規范和標準,提高繼續教育辦學質量和效益。持續開展滿足普通民眾及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知識普及型培訓、服務型培訓、專業技能培訓、高層次繼續教育培訓等,切實擴大惠民生工作范圍,提升惠民生工作實效,多渠道、多層次、多方位為福建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教育服務。充分發揮和利用遠程教育的優勢,采取“線上+線下”“集中培訓”等混合式教學方式以及崗位培訓、認證、考試、繼續教育等形式,積極作為,為教育、社工、園林綠化等多個系統行業服務,培訓出一批批優秀的從業者。年均培訓量達20多萬人次以上。
為提升全省中小學教師崗位履職能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2004年8月,學校舉辦了首批全省中小學校長任職資格班和提高班的培訓,從此開啟了中小學教師培訓項目,并持續至今。
2009年,“海西教育網”建設完成,2013年,學校成立“福建省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中心”,專門從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實施、管理與研究工作。經過十多年持續打造和完善,該中心和平臺已成為省內外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支撐載體,推動了優質教學資源的傳播與共享,建設成最具專業性、開放性、交互性的教育服務平臺之一,為福建省中小學教師培訓、教育、科研提供了有力保障。
截至目前,中小學教師培訓已在全省開辦遠程與面授講座、論壇點評和教研指導等900多場。學校還在福州、廈門、泉州等7個地市開展新教師、臨退教師、提升工程、學科帶頭人等10大類共44個遠程培訓項目,舉辦了教學技能、心理健康、骨干教師、幼兒園教師等11大類共計58個各類面授培訓班。在線培訓與面授培訓中小學校長、幼兒園與中小學教師82萬人次,同時還在省內外設立30多個核心培訓基地,為各類教師培訓下校實踐打下堅實基礎。
為提升福建省鄉村學校校長辦學治校能力,學校承擔教育廳“福建省鄉村校長助力工程”,采用集中面授、返校網絡研修、跟崗學習三段式教學模式對鄉村中小學校長進行培訓。從2016年起至2019年5月底共承辦13個班次,培訓全省鄉村中小學校長1100名,為推進福建省教育均衡發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為加強社區干部教育培訓,提升全省社區工作者崗位履職能力,2011年11月,學校成立民政廳授牌的社區工作者培訓基地,引進民政部在線培訓資源,在全省鋪開社工考前培訓,以改善社區工作者的專業結構與文化層次,推動社區建設與社區治理創新。
2013年至2016年,按照省委組織部、省民政廳的委托,學校開展“全省社區工作者崗位培訓和學歷教育”項目,面向全省1505個社區,分3批對全省社區“兩委”成員和其他社區工作者開展崗位培訓,累計培訓社區工作者1.8萬名。
參加培訓并考試合格的學員取得的崗位資格證書和學歷教育課程結業證書,成為社區工作站聘用社區工作者的主要依據之一。為保證社區崗位培訓無縫隙、零距離,學校還開通“福建省社區工作者培訓在線”學習平臺,為參訓學員提供24小時在線學習服務。經過崗位培訓和學歷教育,福建全省2335名社區居委會主任中,大專以上學歷人力占63.8%,比培訓前提高8.4個百分點,初中以下學歷的人數占比降低了2.4個百分點,社區居委會成員大專以上學歷人數比例提高22.9個百分點,初中以下學歷占比降低3.9個百分點,全省社區工作者隊伍的年齡、文化結構更加合理,專兼結合、功能互補的隊伍格局進一步形成,為培養和造就一支政治可靠、業務過硬、作風扎實、結構合理的社區工作者隊伍奠定了堅實基礎。
通過“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網絡遠程培訓平臺”,學校還與省廣播影視集團、省公務員局等聯合組織開展全省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解決在職人員的工學矛盾。從2012年開始到現在,學校已培訓全省專業技術人員37萬人次。
2019年學校開展福建省園林綠化技術工種培訓(中級綠化工),有3000多人參加培訓并獲得證書。為適應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變園林線下培訓為線上培訓。2020年7月完成福建省風景園林協會第二期4000名的園林技術崗位培訓與考試以及園林課程資源的錄制。第三期培訓即將開始,3000名學員將用線上學習與線下實操、考試等相結合的方式完成培訓。
新冠肺炎疫情導致許多部門線下培訓無法開展,學校與福建省衛健委合作,建設“福建省職業健康教育網”。將放射工作人員上崗培訓與“企業三類人員”職業健康培訓改成線上培訓,現已完成平臺與資源建設,正在緊鑼密鼓地拓展企業職工上線培訓。學校還與福建省檔案學會共同建設“福建省初任檔案專業人員基礎業務遠程培訓”平臺,在1個月時間里完成平臺建設與資源錄制,在一個月時間里培訓了1949名學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