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故事】劉朝宇:用科技助力抗“疫”
編者按:隨著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打響,越來越多的醫護人員和防疫工作者投入到一線,這個世界沒有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平凡人,他們不畏艱難,負重前行,不辭辛苦,護佑著我們。
他們是令人敬畏、令人感動、令人鼓舞的白衣戰士。他們是堅守在第一線的軍人、社區工作者、超市職員、環衛工人......他們也是生活在我們身邊的普通人。 每一個為戰“疫”貢獻力量的人都不該被忘記,每一次為打贏戰“疫”而做出的犧牲都更應該被銘記。
在無數戰疫者中,我們國開學子也正在為抗擊疫情工作付出著自己的努力,涌現出一批典型人物,即便只是平凡的崗位,但那一個個默默付出的身影卻在不經意間溫暖了許許多多跳動的心。他們腳踏實地的付出,值得我們獻上敬意,讓我們一起走近他們,細讀他們的故事。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暴發,身在美國的劉朝宇正在積極組織華人華僑開展防疫抗疫工作。談到抗疫硬核“武器”N95口罩,四川分部校友、現任美國弗吉尼亞州紐波特紐斯市美中友好協會主席劉朝宇感慨道:“十分欣慰,我20多前的科研工作和專利為N95口罩做出了學校貢獻,今天要繼續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和中美友好關系做出貢獻!”
20多年前,時任田納西大學等離子體研究中心研究員、博士研究生的劉朝宇加入N95口罩關鍵材料的發明人之一、華裔科學家蔡秉燚(Peter Tsai)的研究項目,為發明N95口罩做出了貢獻。他主要解決了利用“靜電吸附”現象在常溫常壓下電離空氣的難題。 1995年,劉朝宇作為主要完成人所做的“常壓輝光放電等離子體處理高分子材料的方法和裝置”等兩項專利得到田納西大學科技中心的表彰獎勵。他開創的這項技術,通過與3M公司的合作,成功地應用到了空調過濾系統,大大提高了過濾效率,也為此后制造過濾效率更高的N95口罩奠定了基礎。
上個世紀80年代,劉朝宇就讀于四川分部普通專科班成都電訊工程學院80級電子專業,后又在電子科技大學原物理電子學院攻讀碩士研究生,再遠赴美國田納西大學攻讀工學博士學位。劉朝宇一直沒有停下自己不斷探索前進的腳步,博士畢業后,他主要致力于研究智慧校園和大數據醫療應用。
后來,隨著美國制造業尤其是紡織產業向中國轉移,相關技術也傳播到了中國。劉朝宇多次和蔡秉燚來中國大陸交流。2009年至2010年,在劉朝宇的邀請和牽線下,蔡秉燚訪問了電子科技大學和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西南地區唯一的一所紡織學校),并與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洽談合作,共同受聘擔任該校專客座教授。
作為美國弗吉尼亞州紐波特紐斯市美中友好協會主席,劉朝宇致力于推動中美兩國大學、學者的互訪交流,不斷推動雙方的科研、教學合作,榮獲2009年國務院僑務辦公室頒發的“第二屆百名華僑華人專業人士杰出創業獎”。
關注國開之聲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