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分部開展普通話培訓助力脫貧攻堅
“陶老師,不好意思,我現在在寧波打工,不能回來參加第三期普通話培訓了,對不起啊!”近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縣村戈鄉芒康村民當真尼瑪在得知四川分部在芒康村開展第三期普通話培訓時,通過微信向脫貧幫扶工作組請假。
當真尼瑪是第一、二期普通話培訓班優秀學員。“通過普通話培訓,我現在的漢語水平大大提高了,增強了我外出打工的勇氣和信心。如今,我在浙江省寧波市拓普汽車配件廠打工,一個月工資5000多元呢!”在聊天中,當真尼瑪高興地告訴陶老師,并專門發來幾張他在廠里工作時的照片。
芒康村,地處理塘縣高寒牧區,牧民文化水平普遍較低,語言不暢是影響村民外出打工和發家致富的最大障礙。根據芒康村實際情況,芒康村駐村工作隊向定點幫扶單位四川分部提出將普通話培訓作為2020年幫扶工作的重點之一,得到學校黨委的同意,并在疫情緩和的第一時間狠抓落實。目前,已經開展了三期普通話培訓,每期培訓時長為一周,累計培訓150人次。
第一期普通話培訓班結業合影
學校:發揮幫扶作用 領導高度重視
扶貧先扶智,扶智先通語。語言是人類最基本的生存要素之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人們進行溝通和交流的基本前提。對于扶貧工作而言,推廣普通話是教育扶貧的重要舉措。為了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果,加強與芒康村村民之間的溝通聯系,四川分部充分利用成人高校培訓及專業教師的優勢,責成文法學院、培訓學院等作為責任部門,精心安排教學計劃,設計培訓方案,選派業務水平高、身體適應能力強的骨干教師赴芒康村開展駐村幫扶教學。具體舉措包括在芒康村張貼推普攻堅資料,加大宣傳力度;開展普通話培訓,并設立專項幫扶資金獎勵普通話水平較高和有進步的村民,提高村民學習積極性;專業教師在芒康村民微信群中堅持每天教一句普通話,讓村民隨時隨地都能進行自我學習,進一步提高普通話水平。此外,四川分部還通過定期開展面授培訓、“小手拉大手、推普一起走”等活動,利用“語言扶貧”APP等多種方式在芒康村開展推廣普通話,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在第三期普通話培訓班開班典禮儀式上,四川分部黨委書記譚文勁鼓勵芒康村村民繼續學好普通話,以便更好地了解外部世界,加強與外界的交流溝通,努力創造屬于自己的幸福美好生活。
譚文勁在第三期普通話培訓開班典禮上講話
教師:克服嚴重高反 精心設計教案
在每期普通話培訓班開班前,承擔授課任務的老師都積極主動與駐村工作隊溝通聯系,了解村民的基本情況,精心設計每次培訓的教學計劃和授課方案。每期普通話培訓班都座無虛席。大部分學員從漢語零基礎學起,不畏困難,認真聽課,按照要求從 “嘎、卡、噶、阿……”到“啊、喔、鵝……”認真發音,課堂上積極與老師互動,主動將所學應用到日常對話中。
老師們克服嚴重的高原反應,從節慶、民族、天氣、醫院看病、餐館吃飯、鄉上辦事、入住賓館、情緒等八個日常交流板塊入手,借助幽默風趣的語言組織、良好課堂情緒的調動、新穎有趣的游戲環節,幫助村民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初步掌握簡單的日常對話和交流。一雙雙求知若渴的眼睛、一張張熱情洋溢的臉龐、一遍遍對文字發音的重復以及一次次爭先恐后的舉手提問,處處彰顯著芒康村牧民們不甘人后、積極奮發的群眾熱情。
老師授課
學生:學好普通話 “語”后增添情誼
三期普通話培訓成效初見。“通過開展三期的普通話培訓班,村民們的漢語水平有了一定提高,學習普通話的積極性和進一步學習的意愿也被充分調動起來,更進一步加深了村民們與四川分部的情誼。”芒康村支部書記魯波表示,“村民們現在能夠基本掌握一些常用的(普通話)語言,對芒康村經濟、家庭和生產的發展都有好處。”
學員認真聽課記筆記
四川分部幫扶工作組陶軍表示,通過培訓大家已經基本掌握普通話語音知識,普通話語音面貌有了明顯改善。希望通過培訓,當地群眾能夠認識到學習普通話的重要性,在生活工作學習中用好普通話、說好普通話,使普通話成為溝通的橋梁,增添他們的勇氣和信心,增進與幫扶工作組之間的友誼。
